百岁国学大师饶宗颐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向海内外华人致以新年祝福,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2016年新春来临之际,百岁国学大师饶宗颐特地题写八尺巨幅“中国梦”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伴随着岁末钟声的敲响,2016年踏着轻盈的脚步翩翩走来。当新一年的阳光普照大地,执着的梦想,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毅力……载着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海内外的华夏儿女把新年的愿望写在今天,带着对祖国、对民族复兴的期待,开始了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
2016年新春来临之际,已是百岁高龄的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依然心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光明前景,特地欣然题写八尺巨幅“中国梦”,祝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国学大师饶宗颐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他说,我的中国梦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21世纪是我们国家踏上文化复兴的新时代。“文艺复兴”是一种比喻,强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而今,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对此更加充满信心。作为一个文化研究者,我的梦想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甚至在相当意义上说,民族的复兴即是文化的复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的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明。尽管在近代以后中国饱经沧桑,但历史辗转至今,中华文明再次展露了兴盛的端倪。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地承万物的气魄,因兼收并蓄而博大精深,因求同存异而源远流长,因历史悠久而底蕴深厚,因推陈出新而独领风骚,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后盾。中华文化的传承弘扬,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中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一种重要动力资源。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以及自强不息的深沉精神追求,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石,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和价值意识的深厚基础,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认为,如何在世界文明语境下解读和重构中国文化,是我们建设21世纪中国文化的历史责任。应当重点传播中华文化体系,其中,“仁、义、礼、智、信”,是教育做人的规范;墨家的“兼爱、非攻”,是关于世界和谐相处,维护天下和平的。相对于那些已经灭绝或断裂的文明,中华文明持续至今,必有其符合人性本质的普世性文化存在,这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可持续基因。我们不相信有什么“优等文化”来“普照世界”,我们坚决地摈弃百年来的历史虚无观和文化自卑感,我们坚信我们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文明可持续性。任何一个民族都想让世界了解、学习自己的文化,借助文化之力,让其他国家的人民了解中华文化,唤起世界其他民族对中国人的敬意,同时我们也学习和领悟世界多样文化的经验和意义,这是中国梦实现的基本点,也表达了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大同梦想。我们既要放开心胸,也要反求诸己,才能在文化上有一番“大作为”,不断靠近古人所言“天人争挽留”的理想境界,这就是中国梦的文化之力与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人物)
新闻链接:
饶宗颐,1917年生,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中国广东潮州人,祖籍广东潮州。教授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超过八十年,学术研究领域非常广博。通晓英语、法语、日语、德语、梵文、古巴比伦文等多国语言文字,精通甲骨文和梵文,在甲骨学、敦煌学、楚辞学、古文字学、考古学、上古史、近东古史、艺术史、中外关系史、音乐、词学、经学、宗教学、文学、目录学、简帛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是一位享誉国际的汉学家。有人将饶宗颐与钱钟书并称为“南饶北钱”,也有人将饶宗颐与季羡林并列,称为“南饶北季”。他首次将敦煌写本《文心雕龙》公之于世,也是研究敦煌写卷书法的第一人;他是撰写宋、元琴史的首位学者,也精通古琴,善于诗赋,书画作品更是清逸飘洒、自成一家。饶宗颐足迹遍布五大洲,先后在新加坡大学、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法国科研中心、法国远东学院、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九州大学从事讲学或研究,学生、弟子遍布全球。2000年,饶宗颐获香港特区政府授予大紫荆勋章。2011年7月,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编号为10017的小行星命名为“饶宗颐星”。饶宗颐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为研究和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虽年已百岁,仍然为国家的文化建设以及香港与内地、中国与世界的人文交流建言献策、贡献力量。(中国文化人物)
-
上一篇:传统报纸转型,大河报与UU跑腿开启战略合作
下一篇:没有了